| |

圣餐礼要道

点击数:1834

文 | 梁利慕伊勒

序言

当主耶稣与门徒在逾越节的晚上一起的时候,祂拿起无酵饼来祝福,然后就掰开,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又拿起杯来,祝谢了,说:「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太廿六26-28)。

自从主耶稣设立圣餐以后,早期的使徒及信徒都常常照着行,五旬节之后,圣经记载门徒天天掰饼。这不仅止于分享爱餐,也说明了他们天天都领受圣餐,意味着「每一天」都有新的生命加给他们。这些受洗后重生的人接着就领受圣餐(徒二42, 46-47)。除此之外,使徒保罗也从主耶稣直接得到启示吩咐信徒为了纪念主的死,要常常领受圣餐(林前十一23-26)。从此圣餐礼就成了基督教历史中真理的传承,进而被列为圣礼之一。它也被赋予不同的名称,如主的晚餐 (The Lord’s Supper),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感恩的筵席(Eucharist), 圣洁的团契 (Holy Communion) 等等。

 

在基督教的历史里,有关祝谢后圣餐本质的变化,是一个在真理上历经好几世纪被激烈争论的课题。 以下提出几个针对圣餐不同的观念:

 一、变质论 (Transubstantiation

这思想体系认为,祝谢后的饼和酒在本质上产生了变化,恰如其字首「tran」所表明的。饼和葡萄酒在物质上变化成主的身体和主的血,但其颜色、形状、气味及味道保持不变。在主后1215年第四次拉特朗(Lateran)公会会议时,这一词首次出现并被采用。在主后1551年特伦托(Trent)会议里,它被正式纳入大公教会教义中。凭借这种观念的认知,有时饼和酒会被带着游街,让信徒膜拜。在领受圣餐时,信徒是被禁止碰触圣餐饼,要由祭司亲自把饼放到信徒的口里,信徒不可嚼或咬圣餐饼,要让它在口里自然溶化。只有祭司可喝圣餐的葡萄酒,平信徒是不可喝的。此主张是由罗马天主教所采用,然而自耶路撒冷会议后,它也正式被列入了希腊东正教的教义中(Synod of Jerusalem, 1672S.M)。

二、合质(consubstantiation)    

此一观念是在十六世纪马丁路德(主后1483至1546年)透过他的著作所提出的。 这词是由梅兰希(Melanchthon)开始应用,他是一位较年轻与马丁路德属同一时期的改革家。 马丁路德曾司职罗马天主教的祭司,时常举办圣餐。然而之后他反对变质论的合法性,并以合质论取而代之。此理论持耶稣同时与圣餐饼和酒「并存、在它们里面和下面」之说。饼和酒在本质上没有任何改变,此词的字首「con」 表示饼和酒与主的身体和主的血在物质上并存。马丁路德以主耶稣同时有人性和神性之说来辩护此观念。小孩是被禁止不可领受的,因为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省察自己(林前十一28)。此观点受到信义宗、英国国教或圣公会及一群希腊东正教教徒的支持。但马丁路德本人从未用过“合质”这个字,路德宗的神学家们也不喜欢这个字,他们坚持用“圣礼联合”(Sacramental Union)这个字。

 三、象征论

慈运理Huldrych Zwingli (主后1484至1531年),是瑞士改革宗创办人,起初是马丁路德的好同工,但过后因对马丁路德圣餐的诠释存有异议,最终两人分开,各自成立新教派。慈运理认为圣餐与主的圣体和血的关系纯粹是象征而已。主耶稣所说的,「这是 (esti) 我的身体」只不过是「这象征 (significat)  [1]  我的身体」。他坚持说信徒领受主的身体和血在属灵上只表明他们全心全意相信神的恩惠与慈爱,是一种相信神的方法。他解释说只有在信徒以信心反思时,主的身体和血才会存在。圣餐的施行只是为了纪念基督借着祂的死所带来的救赎及表明个人乐意献上自己事奉神。慈运理以开玩笑的语气说圣餐饼与普通在市场上的饼没有两样, 吃与喝的观念很幼稚,仅食人族可领受。

 

还有其它的观念如加尔文主义,在基督教的历史里也极具影响力。然而,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1509-1564)的看法主要着重于结合路德和慈运理的圣餐观,尝试把合质论与象征论之间的差异统一起来。本文对这观念不加以说明。

对上述圣餐观念之评论

作者尝试根据圣经对上述观念作出评论。

 一、变质论?
  • 当主耶稣设立圣餐,祝谢之后,祂仍然把「葡萄汁」说为「葡萄汁」(太廿六29)。这清楚表明祝谢后没有产生任何物质的改变,葡萄汁依然是实质上的葡萄汁。
  • 保罗也称祝谢后的圣餐为主的饼和主的杯(林前十一25-27)。
  • 当主耶稣祝谢葡萄汁后,祂说:「你们都喝这个。」(太廿六27)。主耶稣所有的门徒都喝圣餐的葡萄汁,没有一个是例外的。

保罗说:「我们所祝福的杯,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血吗?」

保罗此讯息是带给哥林多教会所有的信徒,这也表明他们每个人都喝这圣餐的葡萄汁,没有一个是例外的。喝圣餐的葡萄汁并不是教会圣职人员的特权。

  • 主耶稣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太廿六21-24)。这景况显示门徒用自己的手拿饼吃,他们从来没被禁止嚼或咬圣餐饼,他们得到的指示是吃而不是要他们膜拜圣餐饼。神是灵,真正拜神的人是以诚实和心灵来敬拜神的(约四21-24)。
  二、合质论?
  • 主耶稣说:「……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血……」(太廿六26、28)。从主耶稣的话中可得知祂压根底儿没提过祂的身体和血与圣餐饼和葡萄汁并存。祝谢之后,主耶稣直接说那饼是祂的身体,葡萄汁是祂的血,并没有赘言其它。
  • 主耶稣在世时从来没有拒绝小孩到祂跟前(路十八15-17)。领受圣餐的功效是要得到永生并与主联合,小孩也有资格得到神所应许的福份(约六54、56)。因此,没有任何的理由不让小孩领受圣餐。
 三、象征论?
  • 从字眼上来看,耶稣说:「这是我的身体……和……这是我的血……」(太廿六26、28)。祂从来没提过这形同我的身体或象征我的身体。
  • 耶稣反而说:「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约六55)。它并不是一种代表或象征。

 

祝谢后圣餐的本质会有什么变化?

祝谢后,在属灵上,圣餐就是主的身体和血。简单来说,借着圣灵和真神话语的能力,圣餐就成了属灵的粮食和饮料。我们能够从以下的章节明白此观念:

  • 当主耶稣说祂是天上降下来的粮时,祂所强调的是不要为那必朽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的重要性(约六27)。
  • 圣餐的功效是要得到永生,惟有属灵的生命能够存到永远,而不是肉体的生命。因此,圣餐是属灵生命的粮食(约六53-54)。主耶稣说明了从天上降下来的粮之后,祂就马上强调说,「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这表示说主耶稣要门徒看重属灵生命多于肉体生命(约六63)。

 

结论
 圣餐即是灵粮:

一、  在领受时不在乎数量的多寡(林前十17)「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一个身体,因为我们都是分受这一个饼。」

二、  婴孩即使只领受体积如一粒沙般的饼,或只喝下一小滴的葡萄汁,就已足够领受圣餐完全的功效。

三、  圣餐的功效是一种奥秘,是不能以肉体的感官去感受的,我们只当以信心领受和相信,领受圣餐就是吃喝主的身体和宝血, 而圣餐其余的功效如得着永生、与主联合和末日复活的应许必会丰丰富富地临到我们。

 

 

参考书目:

  1. The Lord’s Supper Is A Celebration of Grace, Gordon Keddie.
  2. Encarta Premium百科全书。
  3. 五大教义释疑,谢顺道著。

 

[1]在希腊文里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