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腓利门书(神救恩的典范)

点击数:1222

文|洪多马

腓利门书是保罗狱中书信的其中一本书卷,也是保罗的唯一私人书信,写作地点是罗马的监狱,约写于主后62-65年。这是保罗书信中最短的一封信,原文只有335个字。表面看来,此信并无讲论福音或提及造就教会的内容。收信者是一名叫腓利门属歌罗西的门徒。腓利门有一位逃奴叫阿尼西母。一般相信是因为偷了主人(腓利门)的财物,结果携卷款潜逃罗马,此人心里感到不安就投奔保罗,于是保罗带领他归主,他悔改信主后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阿尼西母(意思是「有益」),忠心服事保罗,对于保罗大有益处。保罗原本想留他在身边,但因想到阿尼西母到底还是腓利门的仆人,于是写了两封信(歌罗西书与本书)连同阿尼西母随推基古一同到歌罗西城。因本书的一、九、十及二十五节与歌罗西书四章七至十一节的书中人名非常相合,因此推想,本书可能与歌罗西书是在同一时空写成。

本书之所以能在圣经中占了一席之位、是因为内中隐藏着神救人的道理。因此本书的主题被称为「神的救恩」。腓利门隐喻天父,保罗隐喻基督,而阿尼西母则隐喻世人。

 

一、「……困锁中所生的儿子」(10节)

保罗为福音的缘故被下到监牢,从中造就了不少的人,例如,阿尼西母即是保罗在监狱中带领信主。保罗描述阿尼西母是他捆锁中所生的儿子,如同基督为我们的罪受苦(彼前三18),钉十字架生了我们。如果保罗没有为福音下到监狱,阿尼西母就没有信主的机会,同样假使基督没有为我们舍命成全救恩,天下人间再也没有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四12)。保罗与阿尼西母按肉体而言,本来就没有血缘关系,但阿尼西母却成了福音里所生的儿子(弗二11-13)。等同于如今藉着受洗归入基督成为一,即属乎基督,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神家里的人,是照着应许承受产业的。

 

二、他从前与你没有益处,但如今与你我都有益处11节)

阿尼西母原意是「有益」的意思。保罗在此用双关语来描述阿尼西母悔改信主后的改变。由一个对主人(腓利门)毫无益处的仆人改变成一个名符其实的阿尼西母(有益处)的人。神造人的本意原是藉着一人生出虔诚的后裔(玛二15),荣耀祂的名。但因人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三23),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阿尼西母」。但藉着福音的能力,却能改造一个无用的人,使其成为对人「有益」的人,而阿尼西母正是一个典型重生后的佳范。但愿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志都能在主里改变成为一个新造的人,基督的阿尼西母。

 

三、「……他是我心上的人」(12节)

「我心上的人」原文是「我的内脏」之意,可译成「心肝」,显示保罗眷顾阿尼西母如同自己亲儿子,是他的心肝宝贝。阿尼西母是逃奴,没有社会地位,随时会被处死。福音叫保罗打破了这个隔阂,救了这活在世上毫无指望的人。此书虽未明说,却处处流露出「基督爱世人」的隐喻。

 

四、「他暂时离开你,或者是叫你永远得着他」(15节)

起初神造人,人本是拥有尊贵的地位,有神子之称(路三38)。按理神与人本有父子的关系,但因为罪的介入,人就失去了神子的尊贵、不再属神,乃成了魔鬼之子(约八44),最终成了罪的奴仆(约八34)。既然是罪奴就不能永远住在神家里(约八35),正如阿尼西母因做错了事暂时离开腓利门,不能住在主人的家。保罗却做了阿尼西母与腓利门之间的桥梁,为了要使腓利门永远得着他。这也暗喻着神爱我们,虽然我们犹如浪子流荡在外,但基督为我们作了更美之约的中保,让我们能够重新归回天父的怀抱里。

 

五、「不再是奴仆,乃是高过奴仆,是亲爱的兄弟……」(16节)

阿尼西母逃跑前在腓利门的家是个奴仆,但投靠了保罗后,改造成为一个新造的人。这一次的归回,不再被视为奴仆,乃是高于奴仆,这里说是亲爱的兄弟。这是身份上的改变;我们以前也仿佛阿尼西母一般,在神的面前是一个罪奴。如今却靠着基督的宝血归入基督(加三27)得与神和好(罗五9-10),不再作神的仇敌。不但如此,我们的身份也从亚当归于基督(林前十五22),与主相交,使我们与神的关系更亲密。

 

六、「他若亏负你、或欠你什么,都归在我的账上」(18节)

按照罗马帝国的法律,逃奴可判死罪。阿尼西母因做了一些有损主人的事,因而畏罪潜逃,随时可被处死刑;保罗为了挽回阿尼西母的性命,特别向腓利门请求,如有必要的话,可为阿尼西母承担,甚至可赔偿一切‚,并归在保罗的账上。这让我们联想到神救人的奥秘,就是藉着基督为我们脱离罪,为此基督需牺牲祂的生命、流出宝血、死在十字架上(赛五三4-10),成了我们的赎罪祭,免除了我们的死刑(来九14),使我们出死入生。

 

透过腓利门书,让我们深刻明白主爱而深受感动。腓利门书虽是短短的书信,却在新约圣经宝库里面,成了最精纯的珍珠,灿烂生辉。它的奥妙价值的光芒隐藏着基督伟大救赎的真理和神爱人的典范,更加使我们体验神奇秒救恩的计划。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